紫癜性肾炎一直都是广大的肾病患者朋友们都非常关心的问题,针对大家对这方面的疑问,下面就请河南誉美肾病医院的肾病医生给大家讲解,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。

1.过敏性紫癜其他表现与肾脏损害关系

关节痛与肾脏损害无关; 腹痛、消化道出血者,肾脏受累概增加; 而血尿合并蛋白尿、大量蛋白尿者, 肾脏损害迁延的可能性增加。

2.过敏性紫癜临床分型:

Ⅰ.单纯性血尿或单纯性蛋白尿

Ⅱ.血尿和蛋白尿

Ⅲ.急性肾炎型

Ⅳ.肾病综合征型

Ⅴ.急进性肾炎型

Ⅵ.慢性肾炎型

3.尿常规正常说明没有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吗?

不是。肾脏是过敏性紫癜的主要靶器官,20%~ 的患儿常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,是过敏性紫癜常见的特征。尿常规因受检测方法、条件等影响,仅有20-60%患儿能够测出异常。更精确得检测方法,如肾小管系列,可发现80—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异常,而如果做肾脏活检,90—的患儿出现肾脏损害。因此,不能仅凭借一次尿常规正常否认存在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发生。

4.肾小管系列中R、NAG意义:

R、NAG是早期反映小管间质受损的敏感诊断指标。正常尿中R排泄量少,当肾近曲小管受损时,尿BRP排量增高,且在酸性尿中,故为近曲小管损伤的标志物。NAG是肾小管释放的酶,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,在尿液不易失活,排出量相对,肾小管受损后,NAG释放,故其尿排泄量增加亦为肾小管损伤的标志。

5过敏性紫癜皮疹与肾脏损害关系

有研究显示,过敏性紫癜皮疹持续时间与肾脏受累及有密切相关,皮疹持续时间越长、分布越广泛, 则肾脏受累的可能性越大。

6.什么是过敏性紫癜肾炎?

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性损害引起的全身性坏死性小血管炎,是一种以皮肤、关节、胃肠及肾脏损害为主的多系统疾病。过敏性紫癜肾炎是儿科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,它是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损害。

7.过敏性紫癜病理分型

2000年11月珠海会议上提出其病理分级草案: Ⅰ级:肾小球轻微异常 Ⅱ级:单纯系膜增生a.局灶/节段,b.弥漫性 Ⅲ级:系膜增生,a.局灶/节段,b.弥漫性,伴50%肾小球新月体形成/节段性病变(硬化、粘连、血栓、坏死) Ⅳ级:系膜增生,a.局灶/节段,b.弥漫性,伴 50%~75%肾小球新月体形成/节段性病变(硬化、粘连、血栓、坏死) Ⅴ级:系膜增生,a.局灶/节段,b.弥漫性,伴75%肾小球新月体形成/节段性病变(硬化、粘连、血栓、坏死) Ⅵ级: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

8.过敏性紫癜肾炎诊断标准:

1)Mollica标准:过敏性紫癜出现下列指标中的2项,即可诊断过敏紫癜性肾炎:

1.尿蛋白 4mg/(m2?h),

2.尿红细胞10/HP, 3.血压大于该年龄正常值±2s, 4.Ugt;19.3mmol/L,血肌酐70.7μmmol/L

9.在过敏性紫癜肾炎时,为什么血压正常还要服用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(ACEI),可降低肾血管阻力,增加肾脏血流,促进水、钠排泄。ACEI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的作用超过扩张入球小动脉的作用,因此肾小球滤过保持不变或轻度下降。ACEI对于肾脏病伴有蛋白尿(如H)的患者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,可改善肾小球内高压、高灌注和高滤过的三高状态,因此可减少蛋白尿。

10.临床表现与病理分型相关性:

临床表现 病理所见 肾衰危险

肉眼/镜下血尿±轻度蛋白尿 Ⅰ~Ⅱ很少Ⅲ lt;5%

血尿 持续蛋白尿 Ⅰ~Ⅳ 15%

急性肾炎综合征 Ⅱ~Ⅳ 15%

肾病综合征 Ⅱ~Ⅳ少Ⅰ和Ⅴ 40%

血尿及肾病综合征 Ⅱ~Ⅴ多Ⅴ 50%

急进性肾炎 Ⅴ~Ⅵ 50%

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治疗方案 2001年肾病组制定

⑴孤立性血尿或病理Ⅰ级:给予和(或)清热解毒中药。

⑵血尿和蛋白尿或病理Ⅱa级:雷公藤多甙片1mg/kg/d,每日大45mg,疗程3个月,必要时延长疗程。

⑶急性肾炎型(蛋白尿1.0g/d)病理Ⅱb、Ⅲa级:雷公藤多甙片,疗程3~6个月。

⑷肾病综合征型或病理Ⅲb、Ⅳ级: 雷公藤多甙片,或 冲击治疗。不宜量大、长期应用,一般于4周后改为隔日顿服。

⑸急进性肾炎型或Ⅳ、Ⅴ级: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肝素 四联治疗,必要时透析或血浆置换。